海關大樓大鐘
簡介搜索
上海海關大樓最著名的是它高聳的鐘樓和大鐘。海關大樓安裝大鐘起步于19世紀下半葉,1893年竣工的教堂式江海北關大樓上安裝了一座海關大鐘。
緣由
其一,1893年建造的海關大樓是當時外灘最高建筑物,由吳淞口駛入黃浦江外國輪船,在很遠處就看到了海關大樓并聽到了鐘聲,很快將進港靠泊辦理船舶入境海關手續(xù)和裝卸進出口貨物,起到航標和燈塔作用;其二,高聳的海關大樓和婉轉的鐘聲給城市帶來生活立體感節(jié)奏和旅游景致的點綴;其三,海關大樓安裝大鐘有其歷史原因和海關自身業(yè)務工作的需要。
從19世紀開始,海關學習西方國家海關以天數(shù)計算船舶噸稅辦法,超過夜里12點鐘就另加1天,由于進出口船舶來自世界各地,船舶自備時鐘誤差很大,經(jīng)常引起爭議,為了統(tǒng)一報時,皆以海關鐘樓敲點為準,1893年建成的江海關大樓已安裝大鐘,此后建成的粵海關、潮海關、江漢關等大樓也都安裝大鐘。1925年江海關投資430萬兩白銀建造新大樓時,稅務司和海關監(jiān)督?jīng)Q心重造一只全國最大、世界聞名的大鐘。兩年后,海關大鐘與大樓同時建成。
海關大鐘由英國Whitchurch公司設計制造,總造價為5000多兩白銀,1927年制成,同年8月從倫敦運到上海,原包裝木箱連同大鐘共重6.25噸,把6噸多重的大木箱吊到72米多高的鐘樓時,外灘馬路行人都停步觀望之吊裝奇景。1928年元旦敲響第一聲,逢刻“奏威斯敏斯特樂曲”。這座大鐘樓,亞洲名列第一,世界名列第三。